-
曹天予:丘-楊分歧及其語境-- 對撞機的價值與利益集團的忽悠
關鍵字: 丘桐成楊振寧對撞擊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高能物理最近,數學家丘成桐和物理學家楊振寧,就中國是否應該建造高能對撞機,發表了針鋒相對的意見,引起公眾的興趣。[1]他們的分歧,牽涉到一系列與科技決策有關的重大問題,值得嚴肅討論。
本文將參照美國上世紀90年代初圍繞超導超級對撞機(SSC)的辯論,以及作為其背景的美國高能物理及其政策環境的歷史演變,就丘-楊間的核心分歧發表幾點看法,以求教于兩位學者和關心此事的公眾。
九十年代初,我與高能物理史家Sam Schweber 一起,對當時粒子物理正在經歷的變化產生了興趣。一開始,我主要從粒子物理的理論發展來探討其概念基礎的深刻變化。而Sam則有意進一步討論這一內生變化與外部環境變動之間的互動關系。后者主要指美國科技政策的演變,包括國際國內環境和政策主導思想的變化。
作者:曹天予教授
經過兩年多的調查研究,包括對三十余位粒子物理領軍學者的訪談,我們的看法基本成熟,即粒子物理正在經歷深刻的轉型。[2]1992年夏天,我們向物理學家Victor Weisskopf 提議,由他出面,在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召開一次20余人的小型專題討論會,就此看法展開討論。
討論會籌備之初,正值SSC上馬下馬辯論漸臻白熱化。到正式開會那天(1993年11月6日),SSC敗局甫定,但以Steven Weinberg為代表的支持方, 與以Leo Kadanoff 和Ken Wilson 為代表的反對方,仍然就各自立場的基本理念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這一辯論的主要內容和各方立場,實際上是美國高能物理學界60年代大辯論的翻版。差別只在于30年后形勢已轉為對支持方大為不利。當前引起中國公眾關注的丘-楊二位美籍華裔學者的分歧,可以視為同類辯論的微縮版。因此,美國60年代和90年代辯論中提出的種種說法,也許對當前國內圍繞丘-楊分歧展開的討論有點參考價值。[3]
從60年代到90年代,美國學界、公眾和政府,對是否支持建造極其昂貴的高能(加速器)對撞機,有四條普遍認同的標準:科學價值、應用價值、社會價值和(資源-人才)代價。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判斷高能對撞機可能為社會提供的價值。
粒子物理興起之初,即從二戰結束到50年代末,主要任務是理解核力。由于以下幾個原因,耗費巨資的高能加速器,得到政府無保留的支持。
首先,粒子物理作為核物理的延伸,有原子彈在二戰中作用的背景,又在蘇美對峙的冷戰語境中,被認為對國家安全(應用價值)和國際威望(社會價值)至關重要。
其次,大批在戰時與軍方合作密切的物理學家,戰后進入了政府高層咨詢-決策機構,成為高能物理在政府中強有力的代理人。
最后,科技政策的主導思想,是以戰時負責軍事研發的Vannevar Bush為代表的對還原論的崇拜:即認為,基礎科學的發展,會自動地帶來技術、工業、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福利;而粒子物理則是一切基礎科學的基礎,應該得到政府無條件的支持。
粒子物理的獨尊地位,到60年代初就受到嚴重的挑戰。1963年,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主任Alvin Weinberg發表文章指出,基礎科學必須對鄰近學科有用或有相關性才值得支持;但高能物理對鄰近學科(核物理)的貢獻極為有限,遠遠不如分子生物學對其鄰近學科(如醫學)的貢獻;而其對技術和福利的貢獻則幾乎為零。
楊振寧親歷60年代的大辯論,當然知道那時的學者、公眾和政府都已明白,粒子物理不但不可能自動地帶來技術、產業和經濟的進步,就連原子物理、核物理所具有的在原子能、核彈方面的那些應用價值,也一點都沒有。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政府,從1967年起就開始削減對粒子物理的支持。
當時的一些學者,如Hans Bethe,Julian Schwinger 和Victor Weisskopf等,為粒子物理辯護時所訴諸的,主要是“物理前沿”、"對自然的基本理解"、"發現自然規律"、"提供統一的世界圖像"等還原論理據。
由于歷史原因,這些理據,對于長期受還原論思想浸潤的粒子物理學家、政府官員和一般公眾,具有不容低估的說服力。直到今天,丘成桐為對撞機游說時所依賴的,主要也還是這些還原論的理據。
但是,這些理據,由于Philip Anderson1972年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4]在物理學界的影響力迅速衰退。
Anderson的基本思想是:每一領域內的基礎研究,是理解該領域現象的必要條件,必須支持。但不同領域間的還原,由于尺度不同和復雜性的牽扯,不可能導致(復雜領域從簡單領域出發的)重構。
因此,粒子物理盡管在還原論的意義上是最基礎的領域,對其它領域的研究卻不可能提供什么幫助,因而不應該享有任何特權。
當時的這些辯論,并沒有影響粒子物理自身的發展。其最大成就,就是從60年代到80年代逐步確立起來的標準模型。吊詭的是,這一粒子物理史上最偉大的成就,卻把粒子物理帶入了最深刻的危機。
首先,成功推高了期望。如果使用還原論的方法,通過引入恰當的對稱性,可以得到弱電統一理論;那么進一步引入更大的對稱群,理應導致更為成功的統一理論的發現。但實際上,統一弱電理論和(處理超強相互作用的)色動力學的種種努力,統歸失敗,更不必提統一所有自然規律的理論了(Theory of Everything)。
于是,粒子物理學家面臨的形勢是:在標準模型范圍內,一切都對,因此已經沒有什么開創性的工作可以做了; 而一旦超出標準模型,則什么都錯,即除了數學玄思以外,也無從做起。期望的落空導致對(還原論)方法的懷疑。后者更因粒子物理的內部發展而強化。
我這里指的主要是對稱破缺、重整化群、脫耦定理和有效場論。脫耦定理和有效場論的興起,有力地支持了Anderson的涌現論立場:即就自然規律而言,物理世界是個由大體上相互獨立的層次構成的等級結構。
- 原標題:曹天予:丘-楊分歧及其語境-- 對撞機的價值與利益集團的忽悠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華春瑩發對比圖:哪一個才是開放市場? 評論 59中方反制后,歐盟又“開辟新戰線” 評論 222中老聯合聲明:反對拼湊排他性“小圈子” 評論 43同樣遭受“超級風暴”,為何美國傷亡遠多于中國? 評論 355最新聞 Hot
-
以色列持續猛攻,美國變臉:放棄?;鸷粲?,支持入侵
-
罵戰升級!歐爾班:這種話他們居然就這么水靈靈地說出來了
-
華春瑩發對比圖:哪一個才是開放市場?
-
中方反制后,歐盟又“開辟新戰線”
-
“中國不能放棄歐盟大市場,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
再次淪為歐洲問題兒童,德企開始“大甩賣”
-
“中國簽署了,美英沒簽”
-
中老聯合聲明:反對拼湊排他性“小圈子”
-
他威脅上了:敢碰立陶宛一寸領土,第一分鐘就打圣彼得堡
-
美歐圍剿下,中國大巴如何破局?
-
同樣遭受“超級風暴”,為何美國傷亡遠多于中國?
-
武契奇簽署反俄文件、支持烏克蘭?
-
她要學中國造電動車,美媒聞著味兒就來了
-
又一國明確譴責以色列:法西斯、種族滅絕,斷交!
-
倒打一耙!他稱:希望中國改
-
接連不采取“反傾銷”措施,阿根廷對華態度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