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官員考核晉升機制有利于經濟增長,這一流行看法要糾正
地方官員追求本地的經濟增長與考核晉升體制并無必然的因果關系,即使有,地方上追求的主要是短期、局部和單維的經濟增長,而不是整個國家長期、全局和多維的發展。[全文]
-
先造城再吸引產業和人口?但經濟規律告訴我們……
人為規劃的新城并不會因為有了城市就會有相應的人口和產業,而是人口和產業潛在增長動力強的地區才產生新城建設的回報。[全文]
-
“要到縣城辦大學”,指的是哪一個縣城?
關于縣城發展的意見,讓很多人熱血沸騰。我建議大家要冷靜。最近有人說要到縣城建大學,可我們口中的縣城是什么樣的縣城?中國有大約1800個縣城,分布在中國廣袤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這些縣城人口規模的差距很大……[全文]
-
發展縣域經濟不等于讓人口待在縣城,要放在全國范圍考量
在大中小城市并存發展的體系內,不是不要縣域經濟,也不是縣城不需要人口,但也不能把它簡單理解為人口就在縣城里待著,而無需向大城市、中心城市及縣城所在的地級市市中心集中。人口流動方向主要由市場決定,同時國家考慮人口較少地區的公共服務配置,兼顧效率和平等。[全文]
-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是重回計劃經濟,央地關系也需重新改革
這個改革不是一步到位的。中央的“條線”這一塊,在制定規則時常常是領先于現實的,但執行層面是漸進的,實際上就相當于把很多執行層面的權力交給了地方政府,比如戶籍制度改革,改革進度快一點還是慢一點,這個節奏是把握在地方政府手里的。[全文]
-
整治學區房、教培行業,能否真正促進教育公平?
近期一系列新政希望降低教育、住房等領域給民眾帶來的負擔,初衷是好的。但我們在面對民生亂象時存在思維誤區,即往往限制需求,而沒有更多考慮供給側。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公共服務的投入,提升質量,優化布局結構;另一方面,加大市場端的供給,允許通過市場機制滿足部分政府公共服務無法覆蓋的個性化需求。[全文]
-
如何認識中國人口的現狀及未來?要拋棄幾個幻想
我認為中國今天應該拋棄幻想,不要以為現在人口流動趨勢出現任何意義上的逆轉,改革要下決心,比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國范圍內探索建設用地指標和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加強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投資、做好收縮城市和農村的減量規劃。[全文]
-
如何緩解人口困局?眼下有個“一石數鳥”的辦法
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是一整盤大棋。單獨地去看生育率下降、農民工進城、提升教育、老齡化等問題,都找不到良好解決辦法;只有綜合起來,才能有比較全面的方案。而方案的根本,是深化與城市化進程相關的制度改革,如市民化、戶籍制度、公共服務均等化及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等等。[全文]
-
如果我們“好心”地把農民困在農村,還能實現現代化嗎?
整個中國未來的城市化道路問題,是城鄉關系問題在土地問題上的表現。這是由于我們在整個城市化道路上的不堅決,導致農民左右選擇、難以取舍。中國已進入高質量城市化階段,速度降低,農村人口進城規模也在下降,接下來關鍵是城市怎么對農民,而不是農民怎么對城市。[全文]
-
這個大問題想明白了,東北振興、中西部發展的思路就清晰了
最近到一個西部省份調研,當地說要搞大數據產業,但從全國分工來看,只有幾個人力資源、高校集中的地方,才能真正把高科技產業做起來。這不是說別的地方不要發展,而是要認識到國家的產業發展前沿是面向整個中國的,地方政府不能生搬硬套,國家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各地的比較優勢不是政府找到的,而是企業試錯試出來的。[全文]
-
國內大循環怎么搞?先找出內需遲遲不能提振的原因
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9位專家現場發言,對“十四五”建言獻策,陸銘教授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日前,陸銘教授接受觀察者網獨家采訪,深入剖析中國經濟的升級方向。[全文]
-
地方政府對宅基地的一些做法,對國家立法提出緊迫要求
目前地方政府有很多做法已對國家層面的立法提出緊迫要求,比如針對大量事實上空置的農村宅基地,至今沒有一個很好的法律制度來規范。最根本的是,城市化進程中要逐漸取消戶籍和城鄉分割制度,讓長期在城市穩定居住就業的人轉化為市民,獲取相應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不能總是依賴農村來消化城市經濟的沖擊。[全文]
-
借疫情爆發批評大城市發展路徑,有道理嗎?
新冠疫情發生在武漢,到目前為止,大量信息仍表明跟食用、交易野生動物有關,除非你認為大城市和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擁有更多野生動物使用和交易,這樣城市人口規模和此次疾病發生之間的關系才能建立起來。但其實不然。[全文]
-
疫情之下,打擊漲價也不能一刀切
疫情期間,由于各種成本加劇上升導致的物價上漲,有一定合理性。像有些地方對漲價一概以罰款處理,結果可能是,為了避免受罰,生產者不生產,銷售者也不銷售,從而市場出現更為嚴重的短缺。因此,合理的漲價可以保障和激勵生產,還可以讓民眾不在短期內囤貨。[全文]
-
動錢還是動人?中國經濟布局與全球化的“賽跑”
過去我們很少談的一個問題是,這場全球化的進程對于中國經濟空間分布的影響。經濟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區,以及內地少數大城市,人口也是這樣流動。但由于我們要追求所謂的平衡,即經濟均勻分布,所以將大量資源調配到遠離大港口的地方,恰好與全球化的驅動邏輯相悖,導致投資回報率偏低。[全文]
-
再提放寬落戶,京滬會爆棚嗎
社會各界有一個根深蒂固誤解,就是把城市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如高房價、擁堵、污染等,簡單地和人口總量掛鉤,并認為城市承載力有限。但這些觀點都經不起推敲,“城市病”與人口多少沒有特別強的關系。但若不徹底糾正,就仍存在用行政管制力量來控制人口的觀念。[全文]